8月1日下午,鯨魚體育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光華樓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單位名單及《鯨魚體育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會章程》。共25家單位受聘學院首屆理事會成員,卓越工程師學院理事會實行學校與企業雙理事長制,華潤集團擔任企業方理事長。(完整名單見文末)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欒宗濤、校黨委書記裘新、校長金力、華潤集團董事長王祥明在會上致辭。副校長、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汪源源主持會議,校長助理、鯨魚體育常務副院長陳焱及25家理事單位代表出席會議,卓越工程師學院執行院長 張立華介紹學院建設情況。






裘新為企業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授牌





王祥明和金力為理事單位授牌

近年來,鯨魚體育堅持將新工科建設作為驅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2017年2月,復旦承辦教育部“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形成推動全國新工科建設的“復旦共識”。同年,復旦成立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這是學校第一個系統化、集成化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的新工科研究與人才培養機構。
今年,復旦圍繞未來產業領域和問題,對原有工科院系和相關實體科研機構進行重組,高質量建設6個新工科創新學院,從原來的主要以學科劃分為基礎,調整為面向國家產業需求建設,大力推動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和工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作為復旦新工科發展的戰略支點,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卓工學院”)依托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于2024年7月正式成立。學院統籌管理各工科院系承擔的中組部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集成電路產業研究生專項班、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實現資源集中、優勢協同,形成六大創新學院(“6”)與卓工學院(“1”)的互補格局,構建起復旦新工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完整體系。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卓工學院以服務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著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通過“項目制+雙導師”形式,實施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即碩士生“1年在校學習+2年企業攻關”,博士生“2年在校學習+3年企業攻關”,實現學生在“真場景”中解決“真問題”,達到技術攻關“真突破”。校企雙方將通過共同選題、共同建課、共同指導、共享成果,攜手推進工程專業學位培養體系重構和流程再造,打造卓越工程師培養“樣板間”。
據悉,校企雙方還將探索“揭榜掛帥”項目選拔機制,協同攻關“卡脖子”問題,加強人才多樣化合作培養,實施“校企雙聘”制度,實現平臺共享,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和維度,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落地。
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層次工程人才

“建設卓越工程師學院,是復旦跳出內循環融入大循環、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同經濟社會發展適配度的重要抓手。”裘新表示,建設卓工學院,致力于培養世界一流的工程師人才隊伍,是復旦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賀信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國家和上海有需要、企業有痛點,復旦就有責任把事擔起來,只有校企手拉手、肩并肩,才能把事干成,依托復旦的綜合學科優勢和新工科這把“利器”,復旦有信心把事干好。
金力指出,卓越工程師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人才支撐。復旦建設卓工學院有基礎、有條件,復旦新工科布局初具規模、發展態勢良好,為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為卓工學院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條件。復旦卓工學院要打造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推動工科問題理科化、理科成果工科化,提升從“0到10”的創新能力,并在學校“新工科”版圖中,承擔起方向引領、體系構建和文化塑造的重任。同時,希望理事會發揮真作用、真實效,全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王祥明表示,理事會作為學院的決策機構,將擔負起搭建高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的橋梁作用,為校企雙方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產學研協同創新注入強勁動力。作為理事長單位,華潤集團將與鯨魚體育攜手共進,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期待理事會發揮校企雙主體優勢,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和事業發展共同體,肩負起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重任,為強國建設和上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科創中心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會上,理事單位代表圍繞“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實戰育人生態體系”“創新校企協同機制”等議題,對卓工學院的建設發展規劃深入交流。大家認為,要聚焦國家“卡脖子”技術與上海先導產業需求,共同構建“真場景、真問題、真突破”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校企“雙導師、雙平臺、雙評價”由理念化為機制,切實鍛造敢打硬仗、能解難題的卓越工程師。
附:鯨魚體育卓越工程師學院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
理事長單位
鯨魚體育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副理事長單位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
理事單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臨港實驗室
浦江實驗室
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張江實驗室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